夏天就是要吃海鮮!?海鮮到底是「過敏」還是「發物」可要搞清楚!

璽中醫診所中醫觀點海鮮到底是「過敏」還是「發物」可要搞清楚!

之前曾經有個國中小男生,本身有異位性皮膚炎,來看診的時候媽媽也很仔細的問過他有什麼可以吃或是什麼不能吃,就怕他有過敏,後來他開始嘗試吃一些海鮮,發現對異位性皮膚炎也沒有造成什麼問題,所以他就放心的吃海鮮,但是有一次來看診的時候就發現他眼睛很腫,而且蕁麻疹大發作,一問之下他就說因為他去喝喜酒,在喜宴上吃到像是紅蟳米糕這類食物,可能是比較不新鮮的海鮮,同行的人當中也有出現一些類似的反應,就問說他是不是對海鮮過敏,之後是不是不能吃海鮮,其實在這個情況下並不是因為他對於海鮮過敏而是吃到不新鮮的海鮮,後來就請他先忌口,除了海鮮之外,「發物」也都盡量不要吃,再用中醫調理,過了一段時間之後他試著吃一些比較新鮮的海鮮時就也沒有任何狀況了!

雖然很許多海鮮都被視為「發物」,但是主要的狀況也是因人而異,有時候也不一定是對海鮮「過敏」,而是海鮮不新鮮,在食用上都要特別注意…

🔎發,引發之意
所謂發物,是指攝食某些食物後,易誘發疾病或加重痼疾。發物的定義,乃是相對而非絕對,因人因病因時而異。例如各種糖類及含糖的加工食品,可視為糖尿病患者的發物,一般情況下宜減食或禁食;但當病人出現低血糖症狀,此時原本的發物便成了救命靈丹。

對肝膽疾病患者來說,肥膩、油炸燥烤食品為發物;同理,竹筍、生冷、酸辣食物,可視為胃病患者的發物。幾乎每種食物都會有人過敏,發物同理,
但較易致敏的食物有牛奶、魚蝦海鮮、筍、香菇、酒糟、芒果等。發物也是食品,適量食用,多數人不會不適;但過食或新病、大病初癒、慢性病及個別體質因素,誤食不當之物,即可能引發舊疾、增重病情。每個人的「發物」不盡相同,多了解自己當時的身體狀態、認識發物,並適時、儘量忌口,就能減少因飲食不當所引起的「病從口入」。

以下是為了能夠滿足段落所需的長度而定義的無意義內文,請自行參酌編排。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