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看中醫?中醫對於大腸癌的治療也經常與西醫整合調理,適當的合併治療也能緩和大腸癌術後不適

🔎👩‍⚕️中醫對於大腸癌的治療也經常與西醫整合調理,適當的合併治療也能緩和大腸癌術後不適

🍀中醫對大腸癌的處理可分為「事前預防」、「整合調理」及「帶病延年」三部曲:
1、🪴事前預防:
中醫千年以來的「治未病」強項,正是當前西醫醉心研究的「預防醫學」概念,中醫「治未病」理論,能讓民眾事前遠離病灶、降低大腸癌的發生率。與其罹患大腸癌後,動手術治療,不如事前經中醫調理臟腑,打好堅實的健康基礎,形同外在的防護罩,使百病不易侵入!

2、🪴整合調理:
罹患初期大腸癌的民眾,多會建議按照西醫方式,盡快開刀拿掉息肉,避免癌細胞發展轉移;但隨著病程進展,西醫會對大腸癌採取化療方式,病人則會出現食不下嚥、元氣大傷等情況。專業的中醫師會採取藥療、針灸等方式,來緩和大腸癌手術、化療所產生的副作用與身心靈上的不適。諸多研究顯示,中醫師在西醫手術、化療中、後,參與病人的調理,都能大幅度提高病人的生活品質、緩解化療反應,並加速康復時間,部分中藥如丹參、靈芝、三七等,還可提高化療成效!

3、🪴帶病延年:
臨床上已有不少實例證實,部分經西醫判定「無法治療」的大腸癌病人,在人生最後階段尋求中醫幫助,透過中醫師施以治療,是有機會提高病人的存活期及生存質量。中醫師絕不會放棄任何一位病人,縱使已至末期,如果病人能夠遵照中醫師的醫囑,配合治療調理,就有機會與大腸癌共存,延長生命。

大腸癌化療患者在手術後及放射線治療後體質容易虛弱,依照癌症期別也會選擇不同的化學藥物治療。化療藥物的毒性兇猛,有不同的寒熱屬性,可能造成癌友產生燥熱或者怕冷虛弱兩種不同的體質。補益類的中藥材如人參、當歸、靈芝、黃耆,在研究上雖可以幫助減緩癌症的進展,提升體力,但須對症下藥,經過體質診斷才有助益的效果,否則反而身體之負擔。正確的使用補益類的中藥需要合格的中醫專家做評估,在適合使用的情況下,不但可以保護肝腎功能,也可有效的抑制腫瘤的生長。

另外,以許多癌症病友相當畏懼的化學治療為例,化療藥物在中醫屬於熱、毒的範疇,因為常造成患者噁心嘔吐,腹脹腹瀉,口乾舌燥等症狀,加上患者偏虛弱,所以虛實夾雜,本虛標實是常見的體質。

🪻在中醫方面就有許多的藥物可以應用在這些方面:
✻像是最常見的噁心嘔吐、食慾不振、腹脹瀉等症狀,臨床上可用香砂六君子湯、柴胡疏肝湯來增加食欲,消脹氣,止嘔吐。

✻疲倦頭暈可以使用補中益氣湯,四君子湯來補氣養氣,增加血液循環。

✻白血球低下時可以用金匱腎氣丸、右歸丸等劑來補腎助陽,提升免疫力。

✻手腳麻木,感覺異常的時候除了使用藥物之外,搭配針灸治療也是不錯的選擇。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