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隨季節起伏?中醫從內調理,經絡疏通助你穩定心情

季節交替易感憂鬱?🥀💔
中醫觀點:從經絡調理到情緒✔️

古籍《素問》有這樣一說:「天有四時五行,以生長收藏,以生寒暑燥濕風。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可以看出「七情」與五臟是互相影響的。
而《黃帝內經》也說:「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講的就是👉🏻情緒會響大腦邊緣系統 ,透過交感及副交感神經,進而影響生理。

情緒與健康是會有交互影響的,比方當我們出現處於負面的情緒,就會去傷害到五臟六腑;相對同樣地,如果你先天的臟腑先天就比較弱,就特別會有這一類的情緒,。這也是為什麼你會發現有些人特別天生容易生氣、有些小孩天生比較容易恐懼,因為他們的臟腑先天上氣血就比較弱。

當臟腑功能不佳,就會造成西醫說的「大腦皮質功能混亂」,而這運作的混亂又會造成內分泌系統紊亂,產生高血壓、食欲不振、月經失調、睡眠障礙、消化不良或便祕秘等症狀。

當我們的工作壓力爆表時便會導致七情內傷,體內內正常平衡急速改變。所謂「過怒傷肝,過喜傷心,過思傷脾,過悲傷肺,過恐傷腎」,這些喜怒哀樂的情緒都會影響體內氣血運行,並導致臟腑功能失調(如內分泌、免疫力及氣血失調),急速衰老。

🔎🧚‍♂️人體的十二經絡,也主掌著不同的情緒,我在門診中仔細觀察一個患者的個性特質、行為模式,往往還沒有進入檢查階段,就可以推測他們是哪一條經絡功能弱化了。

我們常聽到社會批評某些女性比較感性、容易生氣、容易想太多、容易耽誤工作等等的,就中醫觀點來看說,並不是她的脾氣修養不好,而是經絡中的能量堵塞了。因此在治療上,有個很重要的任務,就是連帶必須疏通這些堵塞的經絡, 而在治療一段時間後,也可以發現看到患者的個性、想法、對許多事情的觀念都變得不一樣改變了。

坊間心靈課程常強調要覺察自己、正向思考,殊不知行為與身體經絡狀況息息相關,認知必須要身體狀況配合才行。

🔎🙋🏻‍♀️人體的十二條經絡一旦阻塞,容易會產生什麼樣的情緒呢?

1. 焦慮、緊張、決策困難
膽經:阻塞時難以保持冷靜與果斷,容易焦慮不安。與自主神經系統失調有關,交感神經過度活躍導致無法放鬆。
三焦經:氣血運行不暢時,身體持續處於高壓狀態,長期高皮質醇水平導致決策困難和焦躁不安。

2. 易怒、急躁、衝突傾向
肝經:調節情緒的能力下降,容易情緒失控如易怒、暴躁。長期情緒壓抑會增加腎上腺素,造成情緒波動。
胃經:阻塞時導致急躁、衝動,可能引起消化系統問題。腸道-腦軸的失調會影響血清素水平,進一步影響情緒穩定。

3. 哀傷、多愁善感
肺經:氣虛無力,常感悲傷,類似慢性疲勞綜合症。肺功能不佳會降低氧氣供應,影響情緒。
小腸經:過度敏感、哀傷,可能引發消化系統問題,如胃潰瘍。壓力過大會影響腸道健康。

4. 懊悔、糾結於過去
大腸經:腸道健康與情緒調節息息相關,阻塞時容易反芻思維、糾結於過去的懊悔。腸腦軸失調會影響心理健康。

5. 壓抑、委屈、缺乏積極性
脾經:意志力減弱,容易感到疲倦與壓抑。能量代謝不足時,身體無法維持積極性。
心包經:情緒抑鬱、無法享受快樂,與長期壓力有關。可能導致慢性情緒壓抑。

6. 恐懼、驚嚇、缺乏安全感
腎經:長期恐懼與壓力會過度消耗腎精,導致腎上腺素和皮質醇分泌過多,進而影響睡眠、記憶力與認知功能。
現代對應:焦慮症、長期壓力引起的身心問題。

7. 怨恨、仇視
心經:長期積怨會影響心血管健康。負面情緒導致交感神經持續興奮,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如高血壓或心臟病。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