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不同的劑型,功效也不同嗎? 中藥大解密

🔎🌿中藥不同的劑型,功效也不同嗎? 中藥大解密🌟
以丸劑來說,藥材要做成丸劑,其實要看疾病本身。在疾病急性期,也就是身體非常不舒服的時候,一般我們會先提供湯劑,湯有「盪」之意,它能產生的藥性是最快的,透過煎煮的方式,讓藥性發揮,緩解我們身體的不舒服適。
但是如果到了疾病後期,需要的是保養,或者有些疾病不適合快藥猛攻,就可以;使用丸劑來保養,讓消化道慢慢地將藥材吸收。丸有「緩」之意,也就是治病的速度開始趨緩。
至於藥散,也就是藥粉,現在有很多是科學中藥。而在科學中藥中,有一半是「賦型劑」而不完全是藥材,因為藥在煎完之後要製成藥粉,必須有賦型劑。大家可以不妨用牛奶製成奶粉的概念來想像一下,,所以吃下去的因此會吃到有少許的賦型劑。
如果要吃吸收到,而要完全吸收100%的藥材,通常是湯劑、丸劑或膏劑。
🫖🔥那麼該如何煎藥呢?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方便的器材可使用,例如中藥電煮壺,不需要自己顧著鍋子。
如果要用瓦斯爐煎煮的話,最好用砂鍋這樣的鍋具,不要用金屬類鍋子,可避免在煎煮過程中,藥與金屬產生不利藥效的結合接觸。
一般水量必須蓋過藥材,煎到剩下三分之一,把藥汁濾出來,再繼續煎第二次,再將這兩次一濃一淡的藥混合,早晚喝。但要注意的是不過,不是每種藥材的煎煮方式都一樣,最好遵照醫囑,該煎多久就煎多久;,並且要注意,不是所有藥材全部丟下去煮就好,有些藥材只取它的味道,在快煎好的時候放入就好,例如薄荷。
💊內服藥物劑型
中醫一共有丸、散、膏、丹、酒、露、湯、錠八種傳統劑型,目前最為方便服用的則有丸、散、膏、湯四種。
⏩
將藥物研磨成細末,加入適當黏合劑做成藥丸,有蜜丸、水丸之分,開水送服、攜帶方便藥效持久。
⏩
藥物研碎,均勻混合,製成粉末狀,現在用科學中藥居多,藥物與賦形劑,攜帶方便。
⏩膏方
藥物濃煎後,取汁去渣,依病情需要加入適當的黑糖、蜂蜜,輔以珍貴的鹿角膠、龜粄膠、驢皮膠、收膏,一個處方有30—50味藥物。
⏩湯劑
藥材加水浸泡後,一段時間煎煮而成去渣取汁用,依照藥效特性有先煎後下,吸收快能迅速發揮藥效。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