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醫來說,組成身體的三大要素就是氣、血及津液(水分),
這些物質與身體各部位交互作用,當這三大要素不足或是淤堵,
就會讓身體就會出現各種症狀或毛病。
|氣
氣,是身體器官的原動力,可以推動身體的各種功能運作,像是血液循環與津液的分布,同時也可以收斂血液及津液,固定身體器官組織在正確的位置,並且調節體液分泌。同時,氣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作用,就是預防外邪入侵,產生防禦功能,保護著身體。
|氣虛會如何
氣虛的話會造成臟腑功能衰退,元氣能量不足,導致身體的功能減弱,也會造成血液的生成不夠,就會
而出現出現發生像是精神不振、疲倦、呵欠頻頻、頭暈、嗜睡的症狀。
氣滯會如何
氣滯是氣機阻滯的意思,氣滯就表示氣的循環不佳,一旦淤堵在某處,就會造成情緒低落、壓力、飲食不當、生活節奏不規律。
|血
中醫中的血,包含血液的組成及血壓等,並不是以細胞為單位,它是滋潤及提供營養給各器官的重要物質。
|血虛會如何
血虛會造成營養不均衡、脾胃虛弱,導致營養吸收不佳。另外,如果失血過多,睡眠就會不足,肝藏血的功能也不好,因而出現面色蒼白、萎黃、疲倦、皮膚乾燥、指甲泛白以及頭暈、嗜睡等現象。
|津液
中醫說的津液就是除了血液之外,滋潤身體組織器官的各種水分液體,如眼淚 、唾液、汗液、消化液、大腸液、關節液、尿液等。身體的津液如果失調,大致上有供應不足與停滯兩種狀況。
|津液不足
有些人在太熱的環境中會不斷出汗,或是一直上吐下瀉。若是出血多也會造成所謂的「陰虛」,使肌膚乾燥、彈性變差、唇口乾舌燥、有燥熱感、皮膚泛紅、尿少色深、關節疼痛。
(內容來源: 余雅雯中醫師 著作《時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