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醫來看,夏天關鍵就是從「心」調養

中醫說心主神明,養心是調理整個心經脈絡,
像是一到夏天,特別就容易心浮氣燥,
都會影響身體狀況,之前就曾經遇過一個上班族男性,
就覺得夏天天氣熱睡不好,而且火氣很大,
來看診時很明顯就看到他額頭上長很多痘痘,
而且就有口臭的症狀,一幫他把脈就發現他上半身的脈很浮,
而且他的舌尖很紅,都是心火旺的狀況,
後來一問才知道他平時都很晚睡,睡不好整個脾氣很差就常發脾氣,
火氣非常大的狀況,後來就用針灸幫他治療,
也請他除了中藥外,可以從飲食著手,
中醫說「苦入心」,可以食用一些苦味的食物或茶飲,
後來再次回診這名病患的狀況就改善了許多…�
🫀中西醫看「心」大不同!�
中醫理論的心與解剖學上的心頗為不同。中醫的心除了調節心血系統,更負責維持神經系統的功能。中醫觀點來,心的生理功能為「主神志」和「主血脈」兩種,心主神志和「心主神明」相仿,指心主司人的精神、意識、思維和心理功能,也就是說,心具有相當於大腦的某些生理功能。如果心主神志的功能正常,人就能思緒敏捷、精力充沛、神志清晰;但若因心有病變,影響到神志活動,則「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產生多夢、神志不清、反應遲鈍、精神委靡等症狀。

⛅️把握夏天!從「心」調養💜
「心主神明」,亦即負責人體一切高級複雜的精神活動和正常的意識思維;
「心主血脈」,乃指全身的血脈系統屬於心,
而由血脈向全身各組織器官輸送養料,以為維持正常生理機能;
而「腦」的疾病治療先要從「心」調養開始。

人都會被氣候所影響,夏季濕、熱易使情緒不穩、煩躁,這也是誘發心血管疾病的因素;
另外,中醫所稱的「心」還包括大腦中樞神經系統及精神情緒變化等機能,
心血不足者也有心悸、失眠、健忘、面色差等症狀,
📌🔆夏季養心除了著重心血管保健,也要兼顧情緒。
專家建議,立夏時節要做好「精神養生」,
多做安靜的事情,如繪畫、書法、聽音樂、下棋、種花、釣魚等,保持精神安靜、心志安閑,心情舒暢,怡養心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