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中醫的觀點來說,泌尿問題跟腎有關,中醫有一句話叫「腎開竅於二陰」,二陰就是前陰和後陰,所以不論是生殖還是泌尿問題,都與腎息息相關。
另外,尿液的貯存與排泄,也是依賴腎與膀胱的氣化作用來完成。中醫並沒有尿道發炎這樣的名稱,它統稱就叫「淋症」,每一種淋症都是腎虛和膀胱熱引起,所以頻尿、尿失禁患者,主要從腎、膀胱、氣機的疏導來調節。
🌟 由此衍生出來有幾種證型: ▶️ A:脾腎虧虛型 身體的氣和脾及腎都有關係,脾統血,跟我們的營養吸收息息相關。門診中會見到發現這一型的女性,面色萎黃、腹脹納呆、大便溏泄、小便清冷,腰膝酸軟,甚至膀胱、胃、子宮或腸子都下垂,叫做「中氣下陷」,也就是臉色比較黃,消化不良、常常腹瀉、營養不良,小腹總是冷冷的,小便顏色偏白,而且涼涼的,常感覺到腰膝痠軟,臟器都漸漸下垂了。因為氣虛,便會造成器官鬆軟,包括括約肌、逼尿肌等鬆弛,一般的狀況就是小便每次都是一點點,而且頻尿,加上控制不住。
🌟 治療對策 🌟 中醫會用一些補腎陽的藥材,如補骨脂、山藥、益智仁等等。另外,也會用到艾灸,以艾灸來灸百會穴。艾灸分一般的艾灸跟雷火灸,它的主要功效是用來回陽,可以幫助把身體的氣給提上來升。
百會穴位於耳尖跟鼻尖交叉口中央的地方,像有些女性患者在生產完造成子宮下垂或膀胱下垂,都會用百會穴來提氣。 (內容來源: 余雅雯中醫師 著作《時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