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疲勞喝補湯,越喝身體狀況越差
我有一個40歲女生病患,她在金融界工作,
天天看美股,生活很緊張,所以容易異常疲倦覺得睡不飽,
她總覺得自己更年期是不是要到了?
就想說來吃吃藥燉排骨、或是人蔘雞來補元氣,
但是沒想到越補、她覺得不僅口苦,而且疲勞感越來越嚴重!
甚至月經越來越少,也越來越濃,我替她把脈發現其「肝臟」狀況不好,
我請她去醫院做檢查,發現她肝臟發炎指數很高!
肝臟有問題的人,吃補品要跟醫師討論,要非常注意。台灣人喜歡冬令進補,但是其實很多台灣人愛吃的補湯,都是北方來的「熱補」,問題都很大,那屬於「熱性藥材」,容易讓人身體發炎,輕則長痘痘,重則病越吃越嚴重。
不是凡吃熱鍋就算是進補,進補也要補的對補的健康,以避免吃出健康問題來!
進補應先了解個人體質,缺什麼補什麼,「補的正確」、「補的健康」是進補的先決條件,若忽略中醫的進補原則,甚至錯誤食用,可能會導致身體出現不適。
提醒民眾在進補前應先充分了解進補的原則及個人體質,如此一來才能正確地進補,也才能在無副作用的情況下更有效的發揮作用。進補的首要條件在於「有無虧損」:
如氣虛者益氣、血虛者補血、陰虛者滋陰、陽虛者溫陽。若有食慾不振、腹脹腹痛、舌苔白膩或黃膩等情況者不宜進補,應先就診治療調理。台灣地處亞熱帶地區,氣候較為濕熱,加上現代人大多營養充足甚至過剩,一般而言普遍沒有進補的需要,反倒是常見「痰濕」問題,身體代謝能力不佳,無法順利排出體內的代謝廢物,甚至可能有三高問題,過度錯誤的進補反而增加身體負擔。台灣進補以滋陰潤燥為主,並留意避免生冷及作息:
對台灣人體質最好的補冬食品並非燥熱上火的熱補,相較之下以滋陰潤燥的食物取代更好,例如冬季大白菜、白蘿蔔、豆腐、木耳、南瓜、馬鈴薯等,以符合「秋冬養陰」及健康養生的觀念,並把握少肉、少鹽、少糖原則,以降低身體負擔。若要吃鍋物,建議可多加入各種菇類,季節轉換之際特別容易感冒,多攝取菇類,豐富的多醣體有助增強免疫力,無論是香菇、秀珍菇、美白菇、金針菇、黑木耳等,都有相當出色的強身效果。另外也要注意少吃生冷的食物,起居作息早睡早起,如此陽氣便能潛藏,符合立冬後「養藏」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