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冷,筋骨酸痛該怎麼辦?避免錯誤進補,對症下藥才是關鍵! 天氣驟冷,小心筋骨酸痛!
冷空氣來襲,許多人開始感到關節或軟組織酸痛。這是因為風寒濕氣影響氣血循環,導致筋骨、肌肉不適。特別是現代上班族常待在冷氣房中,一邊喝冰飲一邊工作,脖子、肩膀受寒後肌肉收縮更加明顯,還可能引發手臂疼痛,甚至出現手指末梢麻木的情況。 不適 ≠ 體寒,進補需謹慎!
很多人以為怕冷、酸痛就是體質虛寒,便開始大補特補,事實上可能適得其反!
實例分享:
一位40多歲女性病患,患有乾癬性關節炎(自體免疫疾病),每到冬天,關節就特別痠痛且怕冷。她以為體質虛寒,開始頻繁進補,每三天一小補、五天一大補,進食十全大補湯等。兩週後,她的乾癬症狀突然惡化,皮膚變得紅腫、滲出組織液。經中醫診斷後發現,這些進補誘發了她的自體免疫反應,症狀才變嚴重。後來透過針灸和內服藥物調理,才逐漸好轉。 醫師建議:視病情選擇合適方法
紅腫熱痛時,避免溫補
若關節局部呈現紅腫、發熱或劇痛,可能已存在炎症,此時應避免溫補,並尋求專業醫師治療。
輕微痠痛,可適度溫補
如果僅感到輕微酸痛且無紅腫,體質虛寒者可透過溫補改善循環,建議適度食用薑母鴨、麻油雞等暖身料理,但應避免過量。
退化性關節炎,針灸與熱敷療效佳
對於退化性關節炎患者,可採用中醫針灸、熱敷搭配內服藥物來改善。這類患者一般僅有局部疼痛,膝關節可能腫脹或積液,但不會伴隨全身症狀。嚴重者可能半夜痛醒,建議冷天時加強保暖,減少疼痛發作。 預防酸痛,日常保健不可少
保暖措施到位
冬季應隨時為肩頸、手臂等易受寒部位添加衣物保暖,減少僵硬與痠痛的發生機率。
避免冷飲
改以溫熱飲品取代冰飲,例如薑茶、紅棗茶,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
適度運動
即使在室內,也應定時起身活動,進行簡單的伸展運動,如肩頸旋轉、手臂擴展,有助減輕肌肉僵硬。
寒冬關節酸痛雖常見,但每個人的體質不同,切勿自行判斷進補。應謹記「對症下藥」,並結合正確的日常保健方式,才能真正改善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