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觀點 #中醫治療 #中醫食療 #憂鬱症 #收假症候群
有一位接近60歲女性,
她自從更年期之後情緒一直很不穩定,
最近她的小孩結婚搬出去住,
她的沮喪更加嚴重影響睡眠,
加上食慾不佳被身心科診斷輕微憂鬱症,
除了常規治療她不希望一直服用精神科用藥,
問我是否可以經過食療或是針灸等天然方法,
改善她生病的大腦。
我建議她飲食要均衡,
可以補充魚油或是天然的魚肉,
營養均衡可以改善腦中的分泌物質,
最常教她的是天麻魚湯,
天麻有防失智、增強記憶力的功效,
配合魚肉可以提供大腦營養,
當營養充足一個多月,
慢慢看到病患神情也開朗多了!「一周吃2次以上的魚類,可降低25%憂鬱風險,但僅對女人有用。」
這項新研究在《美國流行病學期刊》中刊出,
證實女性吃魚能掃除憂鬱,
只要每周食用至少2次魚類或海鮮,
能降低憂鬱風險達25%,
不過這招對男性則沒有太大幫助。
有研究團隊針對1400名年齡在26至36歲的男性和女性,
追蹤他們的食用海鮮等飲食習慣及精神狀態長達5年。
將吸菸、體重、運動、飲酒、教育及就業情況等生活因素列入考量後,
發現吃魚和憂鬱發生率之間有著強烈關聯。
研究人員推測,
這可能是因大量OMEGA-3脂肪酸會和女性荷爾蒙雌激素以及黃體激素結合,
促進腦部運作有關。多吃魚罹患阿茲海默症機率減5倍!
在一項研究中將人分成兩組,
第一組每星期吃幾次魚,另一組則不吃魚。
結果顯示每星期吃一至四次魚的組員,
在十年當中大腦數個區域的灰質都維持得相當好,
尤其是大腦的關鍵區域──海馬迴
海馬迴擔負著記憶功能,
一般而言灰質與海馬迴的體積會隨著年齡而逐漸縮小,
然而吃魚的人並未發生這種狀況。
由於目前還沒有能夠維持與活化記憶的藥物,
因此這份研究報告十分重要。
研究員比較了兩組人員的大腦灰質後,
確定了吃魚的人,
在未來五年出現輕微記憶障礙或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機率,
減少了五倍。醫生同時也觀察到,
經過這十年的研究之後,
兩組實驗對象進行記憶力測試的結果顯示,
吃魚者無論在記憶力或其他認知測試上的表現,
都勝過未吃魚的人。對於產後女性、老年人及常熬夜而有記憶減退者,
中醫認為屬於腎精不足之症,
患者常有腰痠腿軟、五心煩熱(指兩隻手心、腳心和心口等五處)。
銀魚作為藥用,
古醫籍中多有記載:《醫林纂要》:「補肺清金,滋陰、補虛勞。」
《食物本草》:「利水、潤肺、止咳。」
《隨息居飲食譜》:「養胃陰,和經脈。」
《中國食療大典》:「補虛、健胃、益肺、利水。」
如果是為了日常保健,
人們可從魚類中獲取足夠的DHA和EPA。
若日常飲食中魚類攝入很少或是不吃魚類,
可以考慮用魚油補充劑,
但美國FDA推薦每天攝入不要超過3克。如果是為了降血脂,
改善心率預防冠心病等請諮詢醫生魚油的用量。
如果患有糖尿病或凝血障礙等,
應慎用魚油,
一定要諮詢醫生後再決定是否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