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醫:吃冰讓血管收縮 頭痛、消化不良反應加劇
人是恆溫動物,冰品進到身體會引起反應,聯安診所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洪育忠指出,冰吃進身體後會引起血管收縮,所以吃冰吃太快有些人會引起頭痛症狀,女性若適逢生理期,吃冰後血管收縮會讓身體感到更不舒服;冰進到胃部後,血管收縮會影響胃部消化和腸道蠕動,所以空腹、腹瀉都不要吃冰。
洪育忠也說,一般發高燒時,可用冰枕或冰水來協助身體適度降溫,但仍應注意若體溫過低會影響免疫系統運作,反而延緩恢復期。沒有咳嗽的喉嚨痛,食物難以入喉,這時可以吃些冰涼的食物補充熱量及水份,不然都不建議過度吃冰。
中醫:冰讓陽氣受阻血液循環差 感冒、老化跟著來
中醫從氣血運行的角度來看,吃冰很傷身。台灣養生保健學會理事長、台中全德中醫診所院長張鈺鑫指出,身體的氣血靠陽氣來推動,但冰會讓陽氣阻滯,使得體內水分、血液循環變慢、受阻,產生各種負面影響。」
對女性來說,冰會導致骨盆腔的血液循環不佳、經血量少、排不乾淨、經痛加劇甚至生理期不來等症狀。張鈺鑫指出,月經若長期不來,賀爾蒙分泌也會受到影響,而出現許多婦科疾病甚至更年期提早報到。
